265 、倒计时 二-《谨言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高尔察克曾是黑海舰队司令,在水兵中威望很高,战斗刚一开始,一部分战舰就投降了白军。

    在干涉军与白军舰队的联合进攻下,大量的苏军战舰被击沉和俘虏,少量侥幸脱险的,也无法继续和敌人正面对抗。若是不能冲出去逃走,就只能选择投降或者自沉。

    战争进行到现在,苏军和白军都明白了一件事,短时间内,他们是无法彻底击溃对方的。

    妥协保存实力,还是战斗到分出胜利的那一天?

    苏俄上层开始激烈的争吵,西伯利亚政府内部也出现了分歧。

    白军一方,塔基杨娜站了出来,她以沙皇的名义,赞成同苏俄进行和谈。

    “我对这些反叛者抱有憎恨,但是,我的将军们,我们应当面对现实。”

    从国内革命,全家被流放,再到那个恐怖夜晚,父母和姐妹的死亡让塔基杨娜发生了很大的改变。她不再是一名生长在父母羽翼下的公主,她是罗曼诺夫王室的继承人,她发誓要重塑祖先的荣耀。

    能够信任的人很少,除了她的弟弟和忠心的伊莲娜,因此,她必须学会忍耐,必须学会妥协。除了国内的支持者,她必须另外寻找可靠的势力,英法支持的是掌握军权的高尔察克,留给她的选择并不多。

    塔基杨娜表明态度,白军上层也很快达成一致。

    “和谈。”

    英法对此表示遗憾,却没有反对。实际上,干涉军的指挥官,对于白军能同苏军战斗到现在,多少感到不可思议。如果不是碍于军令,英国人会立刻带领士兵离开这里。

    “庸碌的军官,一盘散沙的军队,完全是一群乌合之众。”

    依靠这样的军队取得最终胜利,除非发生奇迹。

    苏维埃领导层分成了三派,以托洛茨基与斯大林为首的一派坚决不同意和谈,基洛夫和布哈林为则持相反意见,余下的人只同意与白军接触,是否和谈,要在双方见过面之后再说。

    表面上看,三派各执一词,实际上,所谓的中间派更加倾向基洛夫。

    四年欧战,国内革命,再到如今的内战,俄国的枪声一直没有停过。男人们都去打仗,劳动力大量短缺,余粮征集制引起了许多农民的反感,这样下去,恐怕没等到战胜敌人,自己内部就要出现大问题。

    斯大林与基洛夫爆发了激烈的争吵,桌子拍得山响,却没能吵出结果。

    八月七日,拖着病体的弗拉基米尔突然现身克里姆林宫,他的出现,为这场争执画上了句号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