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两人拱手:“已查探实情。” 朱元璋:“说。” 负责调查南方地区的纪纲率先开口道:“臣子奉命巡视各地,发现此次旱灾比以往更加严重,从洪武二十三年,便有多地从六月开始不降雨,河沟全部干涸,百姓苦苦支撑两年,严重之地,已有饥荒村子开始相互换女,分而食之,今年三月彻底开始爆发,各地灾民成团逃窜。” 朱元璋越听,心中就越惊! 居然发生了这等事情,自己这段时间将重心没有放在朝政上,下面真是一群废物。 接下来,纪纲开始汇报哪些地有灾情,道:“陛下,灾荒地方有湖广下辖汉阳、岳州、荆州.” 纪纲,一口气说出来一十六处。 听完之后,朱元璋的脸色十分不好看。 他看向户部尚书赵勉任,道:“这就是你说的几处?仅仅是南方就有一十六处” 说完,朱元璋沉默的看向谭渊。 谭渊拱手道:“回陛下,臣勘察的北面,情况也跟纪纲所查相差无几,各地干枯,连京杭运河北平段的水都干枯,百姓无粮,连来年的稻种都给吃了,无奈只有逃向他地。有以下地方,河间、保定、兖州、东昌.共计十一处,据臣所查,许多百姓沿途就饿死了,饿死之人不下三千人,只因各地各府拒承担他地灾民.” 随着两名锦衣卫禀报,在场无数官员都有些胆战心惊,陛下一怒,怕是又有许多人头要落地了。 朱元璋的脸色越发的冰冷,猛地一拍龙椅,道: “满朝文武,发生了这等事情居然瞒情不报,让百姓自寻活路,你们就是这样做官的吗?” 话音落下。 奉天殿的文武百官纷纷跪了下来,匍匐在地。 朱元璋看向谭渊,问道:“当地知府通通记下,哪些地方将外地灾民拒之门外,也通通记下。这么多地,就没有一处富裕之地赈灾吗?” 话音落下。 大殿之中,有许多人暗自窃喜,特别是朱棣。 前面做了这么多工作,弹劾他人,都是为此刻铺垫,并非要弹劾别人,真正的目的,就是这一刻。 谭渊拱手,道:“回圣上话,的确有一府赈济了三府之地的灾民。”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,看向谭渊,道:“快说来。” 谭渊道:“圣上,此地便是北平府,北平之地虽是饱受旱灾最严重之处,北平知府赈灾得力,安抚受灾之地,却无灾荒之情。 周围三府的灾民涌去北平各县,应有数万灾民。北平燕王府燕王妃不忍灾民饿死,开仓赈粮,救济灾民。 燕王之女永安郡主朱凝云、仪宾李逍二人,带领燕卫,有序赈灾,赈灾格外顺利。 永安郡主朱凝云和李逍二人,还自掏腰包,去外地购买稻种,分发给灾民,分发推车等器械,助其回乡重建家园。 另外臣还打听到,对于一些失地农户,不愿归乡的人,李逍还以工代赈,将他们收下进入刊印社工作,给与一份生计。” 谭渊这一口气,算是把话全给说完了。 满朝文武一听就明白了,这家伙铁铁的站在朱棣那边。 真没想到,这锦衣卫谭渊藏得真深,太深了! “好!好啊!” 听完之后,朱元璋心生喜色。 不管真情实意,还是为了做样子,燕王府都作出了榜样,各方各面都做的相当不错,让百姓获得了真正的实惠。 “瞧瞧你们这帮人,跟朕孙女、孙女婿的做法都比之不如,差之甚远!!” 朱元璋指着奉天殿下面所有的官员直接一顿骂,骂的这些人抬不起头来。 朱元璋笑着看向朱棣,道:“朱棣。” 朱棣急忙起身拱手:“儿臣在。” 朱元璋道:“这段时间,你一直在应天府,北平之事,你可知晓?可是你授意的?” 朱棣急忙否决道:“儿臣不知,这来回车马都要半月之久,这灾民突然逃荒也是近日发生,儿臣也是方才听谭渊才得知此事。” 朱元璋微微颔首,觉得应该是如此。 略为一想,就知道该是徐妙云那丫头的主意。 当初给老四谋亲家的时候,徐妙云那丫头知书达理,心地善良,朱元璋是一眼就看上了。 他亲自叫来徐达,说要给徐达赏赐一门婚事,徐达听说是朱棣后,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。 那时候的朱棣十分顽皮,在大学堂常常捣蛋,四处乱跑,恶名远播,徐达当然是不肯的。 未来给老四说上这个媳妇儿,朱元璋还特意让马皇后亲自下厨,给徐达做最爱吃的烧鹅,好说歹说,才让徐达这老家伙答应这门亲事。 这门亲事成后,朱元璋算是肉眼可见的看到,朱棣逐渐变得沉稳起来,应当都是徐妙云那丫头的缘故。 老四啊老四,现在看来,唯有你家是最和睦的。 老二朱樉迷恋一个北元郡主魂不守舍。 老三的家庭关系也不和睦。 唯有徐妙云端庄舒婉,又足智多谋,之间的感情也好,生的三个儿子,现在看来也是兄弟友恭。 现在又找了一个好女婿。这段时间跟孙儿朱高炽等人闲聊,也能感受到他们对李逍这个女婿的关系极好。 正所谓家和万事兴。 朱棣在封地所作,风调雨顺,百姓安居乐业,家中又和睦。 朱元璋心中其实真的有些将皇位传给朱棣这个儿子。 笑了笑道:“不错,朱棣你在北平治理的当,才能使得北平上下官员齐心,赈灾之事,值得其他各地效仿,学习,身为大明官员,就当为百姓谋福祉。” 朱棣拱手:“父皇过誉,这不过是儿臣的分内之事。” 朱元璋微微颔首,随后看向纪纲、谭渊二人道:“你们二人,将此事整理出一份奏疏,谁有功,谁有过,都要给朕记得清清楚楚,有功要赏,有过要罚,一个都逃不掉,知道吗?” 说完他的目光扫视一众官员,令人胆战心惊。 这眼光,太熟悉了,文武百官都明白每次有这眼神出来,怕就是要死一群人。 在大明洪武时期,特别是中后期当官,的确不是个容易的差事,每天都要勾心斗角的,防止自己出了差池。 因为你说不定上午上朝,下午就回不来了。 不少官员早上上朝的时候,都要跟菩萨拜一拜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