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朱元璋琢磨道:“兴许有国,但跨越大海,万水千山,无法产生瓜葛。” 李逍又道:“我是说,比如.比如某一天,大洋彼岸很远的地方,那些帝国与大明产生了瓜葛,他们觊觎我华夏丰富的物产和土地” 朱元璋眼睛一瞪:“他们敢!他们若是动这个心思,咱就要让他们有来无回!!” 一旁的朱棣也是握着拳头道:“敢觊觎华夏大地,必诛之!” 李逍笑着道:“对吧,陛下和殿下,都已经相信了有这个可能吧” 朱元璋没有说话,他觉得是有这个可能。 毕竟大海的另外一头是什么样子,他也不知道,万一有和大明一样的帝国存在呢? 李逍解释道:“陛下应该知道,元朝时期的大船,和现在的大船比,相差甚大,现在的大船已经能跨越很远的海洋,到倭国,这其中的差距就是进步!!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种进步就会不断前进,并不会止步不前。如果大明止步不前,未来其他大国也会不停的进步,所以说,未来是大国与大国之间的较量!” 嘶! 朱元璋吸了一口凉气。 他从来没有这样思考过问题。 以前的的眼光,他的所有一切都放在眼前这块大地上。 他一直以为,自己思考问题是很远的。 听了李逍一番话,朱元璋觉得,自己的眼光还不够远,至少他还没有看到更远的地方。 世界广袤无边,这是所有人的描述。 如果真的广袤无边,那就会有无数可能,大陆的远方是否真的有如今大明这样的帝国,他真的不肯定 只能说有,很有这个可能,如果有可能,那就不得不防!! 朱元璋惊喜道:“李逍,咱就说过,你总能从其他角度思考问题,这次你真是让咱刮目相看看以前咱从来没有想到这一点,是你提醒了咱!!以前百官反对咱,是说咱培养了一群思维固化的庸才,可你的观点与那些官员完全不同,你竟然说出了这番道理.” 李逍心中一喜,看来朱元璋并不是听不进意见,只是没有说到他心坎去罢了,道:“没错,未来的是大国之争,大世之争!” 朱元璋道:“可你说是国运之争,跟科举有何关系?” 李逍道:“当然有关系陛下,臣斗胆问您一句,国家由谁来治理。” 朱元璋笑道:“当然是由天子,天子代天牧民,巡狩四方。” 果然是老顽固.李逍想了想决定换个角度,道:“那咱们换个角度思考,将百姓比作是羊,天子牧成千上万头羊,如何让羊群听话?” 朱元璋还没开口,熟悉北方的朱高煦就抢答道:“北元那边的牧民牧羊,用的是牧羊犬。” 朱元璋给了朱高煦一个眼神,朱高煦立马缩了缩脑袋。 李逍点点头道:“没错,如高煦所说,天子无法管控所有的羊,只能用牧羊犬帮助自己。” 朱元璋笑道:“这种说法倒是奇特,咱还是第一次见。” 这话说到朱元璋的心坎去了,他哈哈一笑道: “文武百官都是咱的牧羊犬犬,既然今天在座的都是自家人,咱们就敞开了谈。 咱就是把那些官员当做咱的忠犬,咱之所以用八股取士,就是要用圣人的话语去约束他们的行为,将他们的思想变得高尚,统一,听咱的话,安心给咱办事,让天下的羊都有草可吃,有水可喝,难道这不好么?” 以前这些话一直藏在朱元璋的心里,他心中其实就是将百官比作忠犬,忠诚自己,达到目的。 今天,算是将话说开了。 李逍认可道:“陛下说的没错,是这个理,牧羊犬帮助天子牧羊,可陛下有没有想过,犬也分种类。 比如那藏獒,是用来驱赶狼群,保卫羊群,那便是武将。 有的犬是用来维持内部羊群的秩序,那便是文臣。 但有的犬,痴痴呆呆,站在羊群之中,只会不知所措,那便是蠢狗,蠢狗是牧不好羊的。 那些牧民也会挑选聪明的犬来牧羊。 犬,各有所长,与人一样,也是各有所长。 只能做擅长的事情,陛下您用八股取士的方法,将天下的犬都变成一只忠心与您的蠢狗,甚至将藏獒都改变成维持秩序的犬,如何能牧好羊?” 听完后,朱元璋摸了摸胡子,觉得是这么回事。 他皱着眉,思索了许久,才开口道:“你的意思是,八股取士,只能培养出蠢狗?” 李逍点头:“八股文的格式太固定了。一是剔除了观点独特,想法多变,构思精妙的学子。二是剔除了善于百家之言,引用名人警句的学子。三是剔除了富有才情,擅长实务的学子。 最后留下了什么? 只留下了记忆力强,能够一字不漏按照四书五经中观点,死记硬背,思想僵化的学子。 八股之害,等于焚书啊!! 这天下千万书籍都无用了,学子们只学四书五经,禁锢了思想,扼杀了人才,抑制了技艺的进步。 人才便是国本,有人才才能争国运!” 朱元璋皱眉道:“你这个观点,最终还是回归了那些文臣们阻碍咱的理由,培养了庸才。不过.你用这犬来比喻,咱倒是有些能理解了一些.” 李逍笑道:“这就对了,陛下常常狩猎吧?” 朱元璋道:“你是想说,咱为何要挑选凶猛的猎犬,就是人尽其用,对吧?” 李逍道:“对,陛下圣明!其实狩猎和掌控百官也是一个道理,如果手下都是呆犬蠢犬,即便是忠心耿耿,但并不能狩到猎物。同理,都是庸才,就不能使国家进步。那么在国运之争,就败了一半!” “咱似乎理解你所言的这个国运之争了。” 朱元璋道:“不错,不错,这么多人也就你能让咱多听几句,刚才你说了这么多利,咱想听听弊。” 话音落下。 一旁的朱棣等人都彻动了。 这么多年,能让朱元璋如此悉心的倾听,也就是建大明之前的刘伯温能够做到。 但建大明之后,即便是刘伯温,父皇都不怎么听。 李逍真是厉害,言辞犀利,用其他角度来看问题,解释问题,说的道理让人耳目一新。 他们也不由得听得十分认真,特别是朱高煦。 以前朱高煦觉得那些先生讲得道理他都听不懂,但从姐夫嘴巴里说出来,他完全能听懂! 好有道理,好厉害啊,姐夫!你牛逼啊! 李逍捋了捋思路,道:“利弊相间,刚才说的五利,反过来,就是五弊。” “一利,促进圣人的传承,反过来讲,就是使得思想永远停留在前人,我们常说长江后浪推前浪,一代更比一代强,若是永远停留原地,那便是故步自封,不思进取。以前既然能出孔子、朱熹等人,难道以后不能出圣人么?” 说完,李逍看向众人,正色道:“夫学贵得之心,求之于心而非也,虽其言之出于孔子,不敢以为是也,而况其未及孔于者乎?” 这句话,是王明阳所写,意思是:否定是创新的原动力,圣人的话未必全对,庸常之语也有金言。 第(2/3)页